查看原文
其他

【作家专栏】初守亮|这个冬天

2017-10-14 初守亮 新锐散文

作家专栏


展示名家作品

推介优秀作者

请输入标题     abcdefg

创|作|心|得chuangzuoxinde初守亮

生在麻大湖北畔,长于麻大湖北畔,自幼受麻大湖美丽的景色所感染,每每遇到仰或看到或想到湖区的事物与旖旎风光,就会感动不已。或许就是这感动成就了我的文学之路,我便喜欢起文学来,喜欢看书,喜欢用排列文字来抒发情感,抒发家乡的美,抒发湖区的美,讴歌生活的美。我用我纯真的情感和厚重的文字,传递生活的真善美,歌颂家乡的人和事,使我心灵与生活充满阳光。

散文的形式,是最容易参透我内心的情感,更确切的道出生活的酸甜苦辣与艰辛,理清人生的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;贴近四季轮转的自然规律与事物的生发与寂灭,寄情山水树木广博的胸怀与奔流不息的气势;感恩蓝天白云下家乡鲁北土肥水美与厚重质朴人情世故,以及我成长履历中的豪情壮志与零零碎碎的生活碎片的记录。

一篇好的散文,能滋养读者的心灵,进驻读者的心房,与读者共鸣,让读者感动,如有身临其境之感,切肤之痛。语言优美,情理通达,富有无尽的生命力。

一篇好散文,来源于生活,这就和自己成长与经历密不可分了,所以,我就从我的出生地开始,一步步顺着文学的坡道往上走……


这个冬天

初守亮

这个冬天真的很冷,还隔三差五的下雪。雪下的很小、一朵一朵的,绵绵的,很轻盈,被风包裹着,乍若梨花乱坠。每次飘落后,没有及时的融化,一次次积得多了,就像是一场大雪了,层次分明的覆盖在大地上。阳光柔柔的,忽而也许会灿烂一阵子。把雪堆的着阳面,斜斜的射进去,象锋利的刀子雕琢的一般,蜂窝般的如斜立的冰林,尽悬崖料峭,展露斑驳灰黑的地面,四周淌了浑浊的雪水。日头刚一落,这些雪水很快凝结成冰,紧贴在地面上,晶亮而光滑。雪堆的阴面,看上去有些疏松质脆的样子,在太阳下闪着光。路人踩踏过的地方,在冷凉的气息中,却变得质地坚硬。从上面走过,足下轻飘飘的,小心的如同练轻功。天气寒冷的让人心颤。

路南的屋檐下,挂满了形状各异的冰锥,冰尖上不断有水滴滑落,隐约蒸腾着阵阵逼人的寒气,如淡淡的轻烟,瞬间消失在冷冷的空气中。天空总是莽莽苍苍,稍微沾染了蓝色的纯度。阳光不再有夏天那样耀眼的光芒,温柔而凄迷,轻轻地抚摸着冬日下的事物,显得苍白而恬静,像是经受不起这严冬的寒意。

冷冬是乡下农闲的时节。忙了一年的人们,可以清清心心的聚在一起,耍耍扑克,看看电视,品茗闲谈,叙叙家长里短。我似乎也很自然地和庄里乡亲坐在了一起,举手投足间,言语举止自由默契,日子过得很悠闲舒心。可是,我更喜欢孤独,喜欢静,静悄悄地,独处一地,看看书,想一些很遥远或者不着边的事,在思绪的海洋里徜徉。一日,我趴在书桌上,无聊地乱翻着,忽然听到喜鹊欢快的鸣叫,开始我有些疑惑,不怎么相信如此寒冷的冬天,会有这美妙婉转的鸟鸣。我急忙跑出屋四处张望,寻找着那让人心动的声音。真的是喜鹊!有四五只,在那棵虬枝错落的毛白杨树上,忽上忽下的窜跳,时而振翅,时而鸣叫,动作轻盈而飘逸,像在争抢着什么。那些胡乱生长的枝条,在寒风中不断的摇晃颤抖,映着苍白的天际,仿佛一幅墨迹未干的写意画,清晰明朗,加上这几只灰的和花的喜鹊的嬉戏,使眼前本来单调寂寞的画面,增添了活跃吉祥的气氛。喜鹊登寒枝,令人欣喜的细节,动人心魄的展现。我不愿把目光移开,似乎是因为这突来的喜悦,似乎是想得到自己这久违的感动,感动到心之深处。感受到身心温暖,那寒冷,那没遮没拦、实实在在的寒冷。似乎这不怎么像北方乡镇的特点,似乎沾染了湿气微冷,烟雨浩淼,朦胧迷茫的诗意江南了。天气预报报道,如今南方气温在十八度左右,正是感觉舒适的温度,人们还穿着轻便的单衣吧。可眼下北方人都武装上了厚厚的棉衣,看上去臃肿不堪。老乡见面,彼此如同路人。街道上很少有人走过,只有充满着寒气的积雪,孤独地守在那里。偶觉无聊,在街道上逗留的中老年人,他们都聚在避风朝阳,阳光充沛的墙角下晒太阳,让身体直接接受着可怜而微弱的温度。

村外的沃野,银装素裹,极目远望,莽莽苍苍。没有看见远处天地衔接的地平线,只觉得一片炫目的洁白。微微的寒风,不知从什么地方,突然扬起细碎的雪尘,迅速的飘移,忽左忽右,又在瞬间,轻盈而均匀的洒落。地头沟边的杨柳,在无奈的摇晃着,原本青绿的枝干,似乎受不起严冬寒流的侵袭,变得苍白如土色,任由西风随意摆布。此时呆滞的思绪,如眼前的天空苍苍茫茫,甚至是惨淡凄凉,不像晴好的天气那般,是清晰直白的深邃,让这个时晴时阴的冬日,多了些许丰富朦胧的想象。这个冬天,晴天的时候,太阳也是蔫蔫的,在冷凉的气息里,显得有些凄迷。即使是晴好的中午,似乎很少有往年冬日那灿烂耀眼的光芒。这只不过是我个人的感觉而已,那束柔的弱的阳光,带着自身的温度,徐徐地射向大地,穿透冬日旷野被寒凉气息包围的积雪,苍白的光影,轻轻抚摸着将要消融的白雪。于是,北方的千里雪野上,黑与白相互映衬,相互点缀,皴染成了一幅巨大自然的图画。我缓缓把疲惫慵懒的眼帘从白茫茫的空中垂下,目光如此时的思绪,飘飘荡荡,茫然无智的游离于眼前随意一个地方。淡淡的哀愁亦如淡淡的思绪,飘浮在那斑驳的雪光和浅玫瑰色的阳光下,久久难以释怀。

接二连三的飘雪,带着清寒的凉意,意犹未尽的不肯退去。连续几天又飘散着浓重的雾霾,在大街小巷、角角落落,肆意的涌来荡去,不肯离去。人行走进去,如入蓬莱仙境,如在云里雾里,飘忽不定。人们都不敢久留,知道雾气中有许多有毒物质,呼吸也不畅,思绪木然、迟钝、懵懂,仿佛处在一个巨大的球体里面,似乎觉得偌大的世界忽然那变得如此之小。又如进入一个永远走不出的梦境,幻化迷离,没有坐标,望不到边际,沉浸其中却久久不愿醒来。路上的行人不再是行色匆匆,是因为地面的冰雪,都低着头很专注地缓慢地行走。汽车的灯光再没有晴夜,那般耀眼的穿透力,氤氲在缱绻缠绵、来回翻涌的雾霾里,匆忙的移动、挣扎。人们睁大了疲惫的眼睛,借着这微软的光线,辨别着雾气里模糊不清的前方。汽车喇叭声,不断鸣响,如天外之音,清晰入耳,却没觉得嘈杂、喧嚣与混乱,只觉得此时的世界不同于以往,匆忙、高速与时间已成了现代人的方式。来来去去的行人,是一张张疲惫而急切的脸。个个削尖了脑袋,行色匆匆,为未来和理想打拼开拓,赢取未知的荣光。太多的人,在如今的社会里,失却了人本身的原态,失去了该有的镇定与从容。大地的容颜在彩色垃圾与蒸发出呛人的臭气里,变得苍老而气喘吁吁。城市的呼吸,在尾气与速度里变得没有了间歇。翻卷涌动的雾气,漫不经心的,忽左忽右,如轻烟,如海涛,阻断的不仅仅是你的视线,还有你加速的心跳和渐渐失去信息的记忆!这个冬天,因为有了这清寒的积雪和无休止的雾霾,失却了温暖,而心生烦躁。此时已近黄昏,半开着窗扇,却看不清那翻卷的雾,只嗅到一股呛人的凉气,带着阵阵的冷意。悄流入屋。街灯已亮,有微弱的光传来,望过去,如一轮徐徐散着橙黄色光晕的月亮,静静地与冰冷的街道相守,对视。路让灯显得孤独凄迷;灯让路显得沉默无语。只有涌动的雾,不知疲倦,跌跌撞撞,依然涌动,一直涌动……

这个冬天细细想来,心里仿佛有微微的怀念,怀念那一轮红日,从东方冉冉升起的那种清新亮丽,朝霞满天,阳光灿烂的日子。这个冬天,却时而是太阳无精打采,睡眼惺忪的趴在一大片银灰色的云彩上,露着半个朦胧模糊的脸;时而是寒风料峭,掠过大地,洁白的雪花轻盈地飘落,千里北疆,银装素裹。这个飘雪的日子,一个人行走在这无边无际的雪地里,步履蹒跚,一直向前。等走过一段路程,回头一望,那串清晰,深沉,坚定的足印,伸向遥远,遥远。疲惫与兴奋,在白色的呼吸里飘散,轻松愉快,充满自信,将凝成永恒。

REVIEW

往期回顾


【签约作家】初守亮|夏天的味道

【签约作家】初守亮|古稀之年的母亲

【签约作家】初守亮|麻大湖之绿

【国际东方散文奖征文】初守亮|春天

【签约作家】初守亮|清明时节

【签约作家】初守亮|那年月出的义务夫

【签约作家】初守亮|初冬 小径

【作家专栏】初守亮|秋绪

【作家专栏】初守亮|夏天的意象


作家专栏栏目说明


应文友要求,新锐散文平台开通《作家专栏》栏目,旨在展示名家作品,推介优秀作者。

投稿时,请精选5--8篇作品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,如有高清配图,可一并发来。

投稿邮箱:hebeilli@163.com



作者:初守亮

初守亮,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,东营市民间文化研究会散文副会长,从小酷爱文学,从1986年发表作品,曾在《全国散文作家论坛》,《时代颂歌》,《中国散文家协会》《中国散文写作协会高峰论坛》,《作家报》征文,以及省市县级征文中多次获奖。多篇作品散见于《山东青年作家》,《山东文学》,《东方散文》,《江河文学》,《作家报》,《董乡新咏》,《董乡文学》,《滨州日报》,《鲁北晚报》,《今日博兴》,《中国作家》等。很大一部分作品发表于网络等。 

新锐

坚持“尊重名家,不薄新人”的办刊理念。

感情求真,思想求深,角度求新,

视野求广,语言求美。

请支持如下稿件:人性之美、大爱情怀、乡愁、亲情友情爱情、生态情怀、性灵自然等。

合作纸媒:西岳评论散文版


顾问组成员

(排名不分先后)

王士敏  王友明  李东辉   蔡汉顺  李锡文 马明高  丁尚明  高丽君  周  海   张道德  

责编团队

(排名不分先后)

荆淑敏  马明高  吴云峰  李锡文  李佩红  胡安同   蔄红伟  苏小桃   黎  乐   高丽君  赵  阳  袁明秀   邓贵环  周  海    李慧丽    

投稿邮箱:

hebeilli@163.com

主编:刘莉

微信号:buxiangxin6666


扫码赞赏请留言注明作者姓名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